千虹医药网9月14日讯 近日,互联网医美平台悦美宣布完成8000万元C轮融资,成为继新氧、更美之后又一家完成C轮融资的创业公司。至此,互联网医美市场第一梯队格局初现。
互联网医美是伴随着移动市场的繁荣而兴起的。参照国内知名独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发布的《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》,2014年,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.6亿。移动网民数量的剧增促使互联网医美平台加快终端市场的布局。
实际上,真正驱动互联网医美兴起的,是其对传统医美行业信息不对称难题的破解。过去,医美的潜在人群需要在以竞价排名为主导的海量广告中搜寻信息,而且市面上也没有针对医美机构的成熟靠谱的评价体系。互联网医美出现后,直面行业体系混乱、信任度低、价格不透明和营销费用高等痛点,各种维度搭建交流平台,以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。
资本入局
由于互联网医美变革了医美行业传统的营销方式,一时间创业者与各路资本纷纷摩拳擦掌,寻找入局机会。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,目前市面上共有58家互联网医美创业公司,其中成立于2013-2015年间的有48家,仅2014年成立的公司就占1/3。
2014年是资本大量布局互联网医美的开端,包括红杉资本、经纬资本、IDG、赛富投资等纷纷进场。健康界梳理发现,新氧和更美的融资,经纬中国都有参与,其中更美在A轮之后红杉资本开始跟进。
新氧和更美的早期切入和运作方式十分类似。选择两家竞争性创业公司同时注资,经纬中国无疑有着自己的投资逻辑。毕竟资本方促使相似的创业公司走上合并道路,在创投圈已屡见不鲜。
一番跑马圈地过后,大浪淘沙的时期来临。目前,互联网医美行业巨头初现。据健康界不完全统计,融资在A轮以上的公司有8家,更多的创业公司仍停留在早期的种子轮和天使轮阶段。其中,完成C轮融资的仅有三家,分别是新氧、更美和悦美。在融资总额方面,这三家公司也遥遥领先。
(A轮及以后的创业公司。数据来自媒体报道等公开渠道。)
模式趋同
大部分创业公司停滞在天使轮的背后,是商业模式的趋同。
早期的互联网医美平台发展一般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线下转至线上,例如悦美;另一种是线上转至线下,例如新氧和更美。悦美早期专注于收集线下的整形机构数据(包括医生信息、医生案例、整形价格等),分类整理建立线下信息后,再引流用户进入平台。而新氧和更美则是先运营社区,积累用户经验,建立粘性后才开始整合线下医美机构资源。
目前,大多的互联网医美公司都是通过UGC(用户生产内容)或者PGC(专业生产内容)形式,让用户从线上获取医美机构、医生信息并做出消费决策。完成消费体验后,这些互联网医美公司再鼓励用户把体验分享到平台。从获取信息到后续服务,整个消费流程均可在平台完成。
随着互联网医美创业者的涌入,市场同质化的倾向正在加剧。互联网医美接下来要做的,是在有限的线下医疗资源中抢食蛋糕。
各家医美平台纷纷以“医生资源”为卖点,争取更多的优秀医生、医疗机构入驻。不过,优质资源有限,医生数量、用户数量和渠道并不成正比。在激烈的竞争下,为了获得优质的医生资源,一部分创业公司逐步向线下拓展,签约优秀医师,通过兴建实体诊所来探索更多可能。
下半场竞争
互联网医美的下半场该怎么走?每家公司都在探索。
新氧、更美、悦美三家都提出了兴建线下实体店的计划。新氧计划在未来5年内布局200家医美云诊所;更美正尝试过渡转型为医美空中医院,并在全国签约7家诊所、50位医生,三方按比例分成;而悦美则是选择线下自建自营,在北京打造线下医疗美容门诊部悦美好医。
2016年成立的悦美好医宣称,营业六个月后即达到盈亏平衡,未来将复制该模式,扩大线下布局,开设更多线下美容门诊。通过医美门诊,悦美将实现消费者从体验到评价的线上线下完整闭环。
轻资产的互联网医美都打算“负重前行”么?更美创始人刘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不会过度介入线下诊所的实际运营。作为第三方平台,更美不希望收购或自建过多诊所,破坏平台公平性,成为线下机构的直接竞争者。
据了解,更美正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用户需求。日前,在亿欧“破壁峰会”上,刘迪表示,未来将利用公司后台积累的海量数据,帮助用户提供一整套消费决策。此外,互联网医美平台还可以梳理市场投放渠道,帮助医美机构降低获客成本。“医美机构在新氧平台上,比从百度获取用户的成本降低9成。”新氧创始人金星同样表示。
德勤咨询发布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相关报告指出,中国医美市场2017年规模预计达到1760亿人民币,2020年达到4640亿人民币,年均复合增长40%。但据统计,在整个医美行业的总市场交易份额里,互联网医美仅占到行业总量的1%左右。对比国内医美市场,互联网医美平台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。
下半场竞争已经开始。悦美方面向媒体透露,其财务数据增长良好且已符合IPO标准,会根据市场条件推动在国内的上市进程。互联网医美市场何时跑出独角兽,仍需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