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虹医药网9月18日讯 2015年底,在人社部发文要求各地取消医保定点药店行政审批制后,各地医保药店陆续开始实行协议制,至今已过去一年多,各地医保店数量增加不少,最近个别地方更是出现井喷现象。
截至6月,南京自2016年以来新增近700家医保定点药店,相当于过去15年的医保门店数量的总和;北京医保药店也迎来首次扩容,8月25日,北京对2017年新增的173家(第一批)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名单进行公示,如无意外,这都将成为定点医保药店;安徽、江苏、青岛、重庆、上海等地的医保店也是稳中有升。
医保定点药店大规模扩容显然在意料之中,而对它们的监管趋严也在情理之中,大批的新增医保店,势必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残酷,医保店的优势也不可能像以前那般明显,而各地区实行医保定点协议制的情况又不尽相同,医保药店扩容是否会导致市场的变局目前亦难下定论。其中种种,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。
宽进严管,医保店扩容大爆发
去年南京取消医保定点行政审批后,只要满足“开店半年,面积超过100平方米,无违规记录”的要求,药店就可以申请医保定点资质。因此新增了500多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,今年上半年又新增140余家。
相比南京的增量之大,号称最难撬开的北京市场,医保店也放开了,更可见政策之宽。目前,北京共有定点医保药店88家,截至去年底,北京共有药店5136家,平均每万人拥有药店2.5家。以此计算,北京的零售药店中拥有医保定点资格的占比仅为2%左右。此次新增173家定点药店,扩容接近两倍。
业内认为,实施审批制度时,医保定点药店审批无规律可寻,实行协议制以后,很多地区不再限制医保定点药店的名额,一年固定两次集中受理药店递交的申请材料,只要符合条件便可签约成为医保定点药店。
不过,随着医保定点药店的增多,社保局监管难度也相应加大。尽管如此,近几个月还是频频爆出各地严查医保定点药店的消息。如吉林、贵州、福建三省超百家医保定点药店被查,或被取消定点资格,或被要求停网整顿,或被要求限期整改。
南京实行协议管理后,医保定点管理部门从原来的重准入转向重管理,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督管理科,对定点医药机构的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评价。对于违规单位,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。
浙江绍兴市为有效实行监管,出台37条评分制,成立专家库,根据药店提交的材料、药店现场检查情况对药店进行评分,如果被扣掉12分便取消医保定点资格,两年内不允许再申请。
安徽合肥如果查到药店有违规刷医保卡的行为,第一次罚几万元,第二次停刷医保卡半年至一年,第三次永远取消该店的医保定点药店申请资格,而且连锁药店中一家药店违规,该连锁的其他医保定点药店全部停刷。
大部分的连锁药店人士表示,医保定点药店数量增加后,市场竞争会不断加剧,不仅会使原有医保店客流下降,新增医保店销售增速也将大打折扣,加上监管部门对医保店管理的加强与严查,医保店已经没有以前那么“吃香”了。
竞争加剧,医保店价值扑朔迷离
年初,先声再康在南京已经新增60多家医保店,很快又将增加20多家,先声再康现在南京有180家门店,其中170多家是医保店。事实上,如今南京的非医保店越来越少,大多数连锁药店的医保店占比已高达90%,一般只有新开店和不符合面积要求的老店是非医保定点店。
此前,先声再康和益丰在南京的门店数差不多,前者医保店数量多于后者,如果说以前先声再康还有一定的优势,那么实行协议制后,情况已变得不一样。据了解,南京新医保店的医保销售增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显著了,以前药店申请医保定点后,销售翻倍增长,现在同比增加50%已经算是奇迹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一旦选择成为协议管理的医保店,就必须标准化、规范化经营,一些药店的个性化服务或许要舍弃。未来医保店还是那么有价值吗?不难想象,像南京市场这样一下子涌进几百家新增的医保药店,客流分散是必然,即使是老的医保药店,也要承受不小的冲击。
可见,协议制虽已出现效果,但带来的问题也不会少,各地医保药店被查被罚的现象屡见不鲜,未来只怕会有增无减。显然,要真正实现医保定点药店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,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北京就是典型的例子,虽然医保定点有突破了,但是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,一些配套政策尚未完善。当地连锁也很无奈:加入医保定点后,是否会对药店的经营范围有限定?在药店买药能否实时结算?医保和药店之间又该如何结算?
一系列的问题还悬在空中,之所以出现这种疑虑,是因为一直以来,北京的医保药店相比非医保店确实不具有优势,医保报销的贡献非常少,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外来连锁如此之少的原因之一。照如此说法,关于北京市场将进一步扩容的预测,恐怕还是难以实现。
而对于北京的连锁来说,当前除了申报医保定点之外,倒是更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,使医保药店能够名副其实,真正发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