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虹医药网
www.qhmed.com9月28日讯 9月19日,山西省卫计委再次发文重申,急抢救药可不受挂网价限制进行议价采购。此前不久,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网要求,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(2ml:20mg)、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(2ml:0.4mg)不再继续执行国家定点生产价格,由医疗机构按市场价格与生产企业议价采购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国家实行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后,急抢救药、妇儿非专利药、常用低价药的采购政策已明确为:由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应情况自主报价、省级平台挂网、公立医院自行议价,通过省级平台阳光采购。国家卫生计生委此前也提出要通过政府定价、价格谈判、市场撮合等多种方式确定采购价格,激发市场活力来保障区域合理供应。无疑,各地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实际操作中,从临床需求出发,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。
医院和药企直接议价
记者注意到,前述两个品种在2015年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首批定点生产的短缺药试点品种后,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生产企业数量有所增加,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供应量也已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。
“在经过一轮定点生产的市场观察后,国家卫计委对上述两个品种不再继续实施定点生产。”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左根永对记者表示,湖南执行国家层面的政策实施议价,其实是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,由市场自由议价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湖南外,四川省也对这两个品种实行议价,贵州省则直接挂网采购。
记者梳理发现,明确把部分短缺品种的议价权交给市场的还有山西、辽宁、北京、上海等地区。比如今年4月,北京要求《短缺药品目录》和《低价药品目录》中的药品,由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直接议价成交,不再设置全国最低参考价;今年5月,上海将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药品进行挂网采购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可直接议价。近期,辽宁将通过定向邀请、联合议价,实行直接挂网采购,并定期进行短缺药品价格联动调整;对于临床必需的急(抢)救类、儿童和老年人等基本用药的短缺药品,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,每半年与全国各省现行采购价格联动调整一次。
从各地出台的采购办法看,对于那些临床必需,但因交易价格偏低、企业利润少导致生产动力不足的药品,除了国家定价外,通过挂网采购,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可直接议价等多元化的采购议价模式,使药品采购更加科学完善,药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用更到位。
解决因价低而短缺
“前段时间,治疗甲减的常用药优甲乐全国范围断货,甚至调用了药品销售渠道的各种关系还是一药难求。”北京万生药业事业部总经理苗启对记者表示。
除优甲乐外,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、治疗婴儿痉挛的促皮质素等,都曾出现过一药难求的局面。其中,不少短缺品种有着共同的“标签”,即药效明显、价格低廉。有统计显示,短缺的药品普遍价格较低,单位包装价格10元以下的药品占一半以上。
“药品价格过低,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,就会选择停产。”有企业人士表示,有些地方在药品集中采购时把价格压得过低,企业虽然中标了,但一遇到原料药涨价、运营成本提高等,生产盈利大幅下降,就难以持续。
对于药价过低而导致短缺的这部分品种,一位医药分析人士认为,“以前很多短缺药是因为价格因素消失,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,这部分短缺药可以顺势提价,解决因价低而短缺问题。”
议价保证了药企能保留一部分利润。业内分析指出,原料药和运营成本不断增加,原来利润少的药品就会更加微利。让医院与企业直接网上议价,取消集中招标,也等于减少中间环节,同样有助于减少成本降低药价,只要有充分的竞争和有效的监督,药品的价格应该可以恢复理性和保证正常供应。
期盼多方协调联动
然而,除了价格因素外,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复杂。“一是标准问题,例如新版GMP执行后,标准提高了,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,导致一些品种停产了;二是采用了特殊的原料药,如果原料供给跟不上,导致药品短暂缺货;三是特定环境或需求下生产,如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导致部分药品出现供应紧张;四是用量小、市场需求少的品种,医院对这部分品种特别是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等等。”苗启表示。
此外,即便是提价,对于已停产的品种,复产也不易。“新版GMP规定,重启药品生产需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,不仅需要较长周期,同时企业成本也大幅增加,有些药企就会放弃生产。”湖北某药企负责人曾坦言。
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,药企获得议价权到底能为短缺状况的改善带来多大转机,采访中不少企业人士保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。
一位负责销售的企业老总告诉记者,现行政策能否真正刺激药企生产,并不在于某个政策本身,而是在于这些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,是否有确保短缺药、低价药得以生存的良性土壤,这方面单凭药企的作用很有限,需要多方协调联动,比如医保是否跟得上、医院配备使用等后续各环节能否有效衔接等。
前述专家指出,“解决药品短缺并非易事,短缺药品的价格、相关标准和应对机制也需动态、科学调整。”